吴必虎:长江地方书写与地学旅游解说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12-08
  • 点击次数:12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等重要指示精神,长江文化促进会、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第四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暨长江文化促进会2024年度学术年会12月7—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2b6798781093266deeaf3624253de2ce.jpg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周庆富,地球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谢树成,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会长吴必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傅才武,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徐红罡,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樊志宏等专家学者围绕长江文明溯源研究,针对流域环境与长江文化的主题,系统梳理了长江文化发展脉络,深度阐释长江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吴必虎教授《长江地方书写与地学旅游解说》报告中,向与会者概述了地方书写与文化沉积作为文化景观形成的基本理论,谈到长江书写对长江景观形成史的关键作用,以及长江书写知识体系作为地学旅游科学解说学术基础。

5cfc2e3f68d247d539d83519a6193ed5.jpg

吴教授指出,一个地方的形成过程 ,经过历史时期长期积淀,形成物质景观与非物质传统的文化沉积物。在研究文化沉积与文化景观形成过程中,地方书写理论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

长江的地方书写,是长江景观形成史的重要力量之一。吴教授提到,国内外关于长江的游历记录非常丰富,古代大家李白、白居易、苏轼都曾游历长江,留下著名诗篇;陆游的《入蜀记》与范成大的《吴船录》,是长江书写的典型代表;他者眼里的长江,如英国探险家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乐(Archibald John Little)及其著名游记《扁舟过三峡》、古伯察与《中华帝国纪行》、李希霍芬与Entdeckungs-reisen in China、毛姆与《在中国屏风上》等。除此之外,长江书写还涉及长江交通史、航运史、港口史等。

2ca6c4c85a7d99c0bb259ef3f37b6b24.jpg

吴教授提出,如果沿着长江的城市,把所有古今中外关于长江的书写,包括科学探索、地质地貌形成过程的研究等,收集在一个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所在地就是长江文化地标,长江文化公园的最核心的精神价值所在。吴教授表示,目前计划在宜昌选址建立长江游历图书馆。

在长江地球科学旅游发展方面,吴教授提出,长江地球科学旅游,特别是长江流域11个国家公园候选区的生态旅游规划,离不开系统的科学解说。他强调,长江书写知识体系,是地学旅游科学解说学术基础。应当基于长江书写深化地学旅游解说研究,未来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训练,建立系统的解说。中国旅游协会地区学旅游分会,很重要的一个研究工作,就是加强科学解说。他说,我们的原则是“最新的接触,最深的体验”,这是地学旅游解说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历史使命!

研讨会现场发布了《中国·长江文化发展城市指数报告2024》及《长江文化蓝皮书:长江文化发展报告(2023~2024)》。来自全国各地、各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长江文化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深入研讨交流,共话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共商长江文化的发展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