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局以来,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利好消息不断传出。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同在2月25日,成都市召开了社区美空间建设现场推进会,会上公布了第一批成都市社区美空间名单,其中,由大地遗产服务的展陈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大邑县南岸美村乡村生态博物馆,符合社区美空间建设注重美学运用、文化特色、共享体验、社会市场参与等要求,入选第一批成都市社区美空间!
南岸美村乡村生态博物馆是由安仁华侨城委托大地遗产团队从策展到施工一体化完成的主客共享型乡村社区博物馆,坐落于成都大邑安仁古镇斜江河以南清源村七组所在地。策展团队以社区营造和遗产活化利用的手段,联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到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博物馆的建设、管理工作中去,使之成为华侨城南岸美村乡村振兴工作的最大文化亮点。
南岸美村乡村生态博物馆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是集合主题展厅、社区治理中心、乡村阅览室兼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几大功能为一体的乡村多功能公共服务建筑。
主客共享多功能公共服务空间
南岸美村乡村生态博物馆以“共建、共享、共治、共生”为设计理念,以“过去-现在-未来”为研究脉络,围绕区域价值的挖掘、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守护传承工作,打造“新老居民融合发展、城乡联动发展、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发展”的文化空间载体。作为乡村承载共同记忆的文化会客厅,积极开展乡村文化精神回归与在地可持续发展行动。
建立专项,挖掘收集在地文化记忆
项目初始,项目组联动社区、村委会、地方政府等,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及地方文献研究,深入在地村民生活,收集整理在地文化相关素材,如口述资料、老照片、地方历史传说、节事民俗、宗族信仰、地方特色风物故事等,经系统化凝练总结,对其进行元素符号的提炼与转化。
项目前期大量的访谈与调研
搜集研究地方文史资料
聚焦在地需求的空间改造与运营
目前,在乡村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房子多了,年轻人少了。传统的乡民互动交流的公共空间,也随着祠堂、晒坝的消逝而减少。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最重要的是为“人”带来福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忽视的是公共空间的打造,以及文脉的汇聚和传承。
社区治理中心与主展厅相邻,这里遵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基本方针,有常驻的工作人员提供村民所需基层社区服务,同时,这里也是基层党员及村民交流、聚会、开会、活动的重要场所。未来亦可在此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如农机技能培训、草编培训、花编培训等以提升村民多种职业技能,促进在地村民多渠道转移就业。
故结合北侧独立小空间设置美村书屋,作为最贴近村民的基层图书馆,既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也将成为乡民互助交流的公共空间。未来可不定期推出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如书法、亲子绘画、读书分享会等,丰富村民多元化的文化生活,满足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
乡村,因人而生,因人而盛。有温度的场所,才会成为乡民心灵向往之地,才会激发乡村的朝气与活力。
记忆铺子成为当地村民的热议打卡点
记忆铺子计划是当地村民参与南岸美村乡村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重要项目。我们建设过程中,联动村委会,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分享家中的老照片,展示家中最值得纪念的老物件,以村民为主体讲述一个个属于地方发展的故事,同时可换取村民贡献积分。这成为目前开馆以来村民们最为津津乐道的内容,未来也还将持续开展。
“南岸美村”村民笑脸墙
主题展厅以一幅巨大的笑脸墙收尾,这是近百名清源村村民头像所拼合的“南岸美村”,每天都有村民来这里开心地寻找自己或是亲人、朋友的头像。他们代表着这里的原住民,共同期盼南岸美村共建、共享、共治、共生的新局面不断创新升级,欢迎更多的外来力量来到这里。
主展厅和社区治理中心之间的村民艺廊,是以清源村的老照片为主题的摄影展,共有林盘印象、梦里老家、四季劳作、乡里乡亲、乡聚乡俗等五个主题。吸引许多本地村民在此驻足,热烈讨论他们曾经熟悉但如今已经消失的场景。也有不少外地游客,为这一组组充满乡愁记忆的照片所打动。正是乡愁,成为链接新老村民的最佳情感桥梁;也正是乡愁,激发着大家对着一片土地的共同热爱。
结语
大地遗产从地方文化呈现、社区营造、访客服务三个方面入手,以“人”为核心,记录地方人、文、地、产、景,讲述社区历史文化,展现地域文明与精神,加强人与社区的情感链接,打造集艺术感、生态感、智能感、生活感于一体的南岸美村美好生活方式,未来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新老居民驻留于此、创业于此、生活于此,共同构建蕴含本土记忆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社区文化生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