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
尊敬的徐行社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之下,中国旅游报社主办2019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正当其时,各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新时代、新视野、新传播、新动能的文旅融合发展非常重要,向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非常荣幸与大家共同探讨非遗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年会关注文化遗产充分表明大家已经意识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和大家要分享的题目是非遗相关的旅游助力非遗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场所。具体来说包括传统美术与书法、音乐与舞蹈、戏剧与曲艺和杂技表演艺术,传统的医药、立法,传统礼仪和节庆,传统体育和游历,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民俗。目前非遗的国家项目十大类,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曲艺、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我国的非遗资源非常突出,上到藏医药立法、珠算等4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C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的非遗体系。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四批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各省区市公布了15550项省级代表性项目,市级代表性项目43787项,县级代表性项目71625项。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了五批306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各省区市16423名省级传承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7855名,县级代表传承人89744名。这是动态的数据,我们还会有更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近几年来,非遗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格,发展振兴等主要任务,初步建立起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非遗的传承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非遗的法律体系更加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法实施宣传和贯彻力度不断加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保护传承能力显著提升,中国非遗传承人覆盖范围继续不断扩大,使非遗传承人增长学识、提高技艺有了更强的自信,启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设立了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各省区市设立了14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传承历史不断深入人心。
中国非遗博览会成为人们群众的重要节日,2017年全国非遗保护专项经费投入46.2亿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新时代旅游已经成为了生活方式的体现,目前非遗和旅游之间已经有了许多的生动实践,在旅游中品京剧、昆曲和古琴等表演,参加中国传统年节民俗活动已经成为常态。一些地方设立非遗旅游经典经典,建议非遗文化小镇。目前旅游产业发展中提出的问题之一,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非遗具有整体性、共享性、实践性的特点,相信能够提升旅游的参与度和吸引度,为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非遗和旅游都是人民生活方式的体现,旅游除了欣赏壮美的山河和风景名胜之外更多是体验的人民的生活方式,非遗和旅游的主体都是们,特别是多姿多彩不同的传统文化和非遗特性。实际上非遗和旅游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在目前的旅游中几乎绝大多数都有非遗的部分,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才是真正的深度旅游。非遗和旅游的主体都是人,非遗以人为载体的传承和文化遗产是整体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整体地生活方式,我们去旅游不仅带着当地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更多是旅游的体验。当游客感受到本地非遗之美时,感受到多彩的文化内容时就会有需求,旅游产业就会有更多的持续性。非遗是活态的传承,非遗和旅游都是实践性的,很多非遗项目本身需要大量的参与和实践,为深度旅和连续旅提供了更多内容,需要有参与感和代入感。非遗是发展,不是文物,是可以被共享和再创造的。
同时,旅游产业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拓宽了渠道,提供了他处和世界的眼光,为发现非遗之美提供了视角。非遗和旅游结合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深入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通过提高传承实践水平为旅游业注入更富吸引力的内容,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注入新的更大内生动力。
我们希望非遗工作者通过旅游传播更多非遗之美,利用丰富的非遗资源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发出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旅游产品、旅游项目和旅游服务。非遗项目名录类别不同,差异很大,结合自身特点和旅游产业规律进行合理开发,增加旅游的类别,提高旅游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应当尊重非遗的文化内涵,不得进行歪曲、损坏和过度开发。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弘扬非遗的内在价值,对旅游提供优质内容,加大培训和传播力度,加强非遗传承人和工作者对旅游产业的了解,推进非遗与旅游资源的对接,将济南非博会等活动的推动,挖掘非遗项目的经济潜力,鼓励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发现非遗之美,旅游才能有持续的力量,借助旅游之势,非遗才能更好的传承发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