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rism Development Master Planning of Chengdu
2006-2007 年 四川省成都市旅游局 委托 合作项目
成都:骨子里的休闲
与杭州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受到的争议不同,成都“休闲之都”的形象是世人公认、有口皆碑的。成都独特的休闲气质比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更深刻,拥有更加丰富的休闲形式和休闲创新的能力,就连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也曾对成都“休闲之都”的形象大加赞同。休闲是成都最大的资源优势、最独特的魅力和个性。规划指出,对世界而言,成都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之都;而对中国而言,成都是最适合中国人休闲的地方,即“中国人的休闲之都”和“中国式的休闲之都”的总体形象定位。
去哪耍·市区休闲蓝图
围绕成都“休闲之都”的主题,规划发展以市区为主中心的城市休闲旅游区和以都江堰- 青城山为副中心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两个核心,主中心以城市休闲、商务为主要功能;副中心以遗产休闲度假旅游为主要功能。成都市区承担了城市休闲旅游的主要功能,规划建议充分利用市区现有的休闲旅游资源,以中国最长的城市旅游步行系统为组织方式,串联成都城市休闲旅游的八大游憩系统,打造中国游乐休闲第一城。
规划选择部分现有道路与规划中的步行街、商业街相串联,打造中国最长的步行系统;实施城市景区化工程,打造城市步行风景道景观,形成高品质的步行空间;借城市步行系统联系,在市区范围内建设八大城市休闲游憩系统(特色步行街区系统、博物馆系统、娱乐系统、广场系统、绿地公园系统、亲水系统、夜游系统、旅游便利店系统)作为游憩和景观节点,丰富游客游憩体验。
从“中国式休闲”到“中国式度假”
度假产品是旅游产品发展的最高级形态,从休闲到度假,是旅游产品的升级和发展的深化。规划提出在成都重点培育度假旅游产品以支撑休闲型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并提出以中国式乡村度假作为主导度假产品。规划建议转变目前发展中低端乡村旅游的思路,按照国际乡村度假的发展标准,整合山脉、古镇、乡村完美结合的成都山乡度假资源,融入中国式的文化元素,向国际市场推出中国式乡村度假的中高端度假产品。规划设计了七大类型的主题乡村度假产品:沙西线“田园文化型”高端乡村度假区、龙门山“山乡型”乡村度假区、虹口“生态型”乡村度假区、青城山“养生型”乡村度假区、花水湾“疗养型”乡村度假区、天府古镇 “古镇型”乡村度假区。
灾后成都:浴火重生
“5·12 汶川大地震”对成都市旅游业造成了巨大影响,但其根本并未动摇。无论从全省还是成都来看,尽管某些景区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但总的来说,受损景区的数量和规模仅占总量的很少一部分,四川和成都旅游的基础仍然是牢固的。对于成都灾后旅游业的恢复和重建,规划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发展旅游业则发展旅游业”的灾后重建原则,提出了震后旅游城镇恢复重建计划和旅游危机管理建议,重点给出了都江堰城区恢复重建的建议。在规划的建议下,成都将地震遗迹作为旅游资源打造独特的景点,并于2008 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开发了两条地震遗址旅游线路,受到了游客的热烈响应。“以前是门票经济,未来可能就需要两条腿、甚至三条腿走路。”参与重建规划设计的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吴必虎教授认为,城市旅游规划不仅要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旅游者服务,还应该考虑到外来旅游者的资源配置使用和基础设施的支持等要求,灾后重建的都江堰,将从过去一个仅以观光为主的旅游城市,改变为观光、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并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