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论坛暨2021河南智慧旅游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江,河南省副省长何金平出席活动并致辞。
杜江指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互联网+”加速与产业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正在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正在加速。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要求,推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落实落地,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发展,需要准确把握“互联网+旅游”发展方向,主动融入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打通数据孤岛;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引导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创新,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发专门的应用程序和界面;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让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推动旅游消费提质升级。同时要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成为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深化“互联网+旅游”发展的主体。
此次活动以“智慧旅游 美好生活”为主题,来自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嘉宾从多个角度对“互联网+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其间,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报告(2021)》,并配套举办智慧旅游专题展览、智慧旅游体验等活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旅游集团、中国联通集团、携程集团、美团等多家单位分享了智慧旅游实践经验。
国家相关部委代表,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行政部门业务负责同志,以及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参加活动。
据了解,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协同深化“互联网+旅游”,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发展。(李志刚 丁来)
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论坛暨2021河南智慧旅游大会实录节选
01.嘉宾致辞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江致辞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各位相聚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郑州,共同探讨“互联网+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此,我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向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论坛的各位代表表示衷心感谢!
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发展,提升文化旅游体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涌现出“互联网+龙门”“智能云台山”“唐宫夜宴”等一批优秀智慧景区和文化旅游产品,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之所以选在河南举办此次论坛,就是希望大家有机会分享河南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
刚才,大家一起参观了智慧旅游专题展,直观的感受了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看到了当前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智慧乡村旅游的建设发展成果。可以说,目前取得的成效令人振奋,发展前景令人期待,我看后很受启发。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几点思考。
第一,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正在加速。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互联网+”加速与产业融合,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发展的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35.8万亿,占GDP的36.2%。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也深刻地改变了旅游业的发展格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疫情之下倒逼出来的“云旅游”得到蓬勃发展,预约旅游成为常态,加速了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顺应这种趋势,运用好“互联网+”,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2020年11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旅游消费潜力巨大,为促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旅游业健康发展,会议确定了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的措施。随后,经国务院同意,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运用好‘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务和产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在“数字化应用场景”专栏中明确了“智慧文旅”建设内容,“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建设景区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发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可以说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国家所倡、业界所求,只有运用好“互联网+”,才能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准确把握“互联网+旅游”发展方向。面对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和国家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的部署,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互联网+旅游”发展方向要有准确的把握,同时结合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引导行业顺势发展。
一是主动融入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打通数据孤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我们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智慧旅游发展,千万不能陷入关起门来自成体系的封闭思维,而是要积极主动融入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的新趋势,按照国家关于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通过构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有效整合文化和旅游、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依法依规推进政府与企业间相关数据资源共享,既要打通物理性的数据孤岛,又要打通逻辑性的数据孤岛,通过流动和融合让数据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整合起来,相互组合关联,充分释放数据的信息价值,实现联通共享、协同互动。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快推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导旅游景区建设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推动实现国有旅游景区于2021年底前全部提供在线预约预订服务。同时,还将选取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样板推广经验模式,为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打好基础。“十四五”期间我们还将着力推进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全国智慧旅游示范村镇。
二是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引导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创新。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模式,“一机游”“一码游”等在全国遍地开花,在为游客提供多元化体验和服务的同时,也为智慧旅游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各地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设、轻运营”“重面子、轻实效”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应有作用。为更好规范引导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我们将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着力厘清政府公共服务与市场旅游信息服务边界,提升平台服务效能,实现可持续运营与发展。同时,在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保留线下服务的基础上,支持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专门的应用程序和界面,优化使用体验。
三是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旅游消费提质升级。通过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让旅游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并充分发挥线上交流互动、引客聚客、精准推送等优势,引导线上用户转化为线下消费,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培育云旅游、云演艺、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鼓励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消费新模式发展,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努力实现旅游消费更多样、更有活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同时,统筹做好线上线下营销,宣传推广一批新兴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积极开展旅游公益宣传,促进旅游市场恢复振兴,助力激活国内旅游消费大市场。
第三,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推动企业成为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深化“互联网+旅游”发展的主体,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型中小微企业。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完善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励保障、服务监管等长效机制,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旅游领域市场主体发展,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同时,也希望各涉旅企业要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勇于创新创造,加快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普及,推动传统旅游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培育基于新技术的新型旅游业态,不断用科技创新提升旅游品质、改善旅游体验,提高游客的满足感幸福感。
为确保“互联网+旅游”发展安全有序,各地要落实旅游数据安全管理责任,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并依托互联网技术全面提升旅游监管和服务水平,对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互联网+旅游”发展。
同志们、朋友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推动旅游业高水平复苏、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旅游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
最后,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金平致辞
在这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在美丽的绿城郑州,共同出席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论坛暨2021河南智慧旅游大会。在此,受王凯代省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河南省人民政府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国家部委和兄弟省市区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长期以来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关心指导、帮助和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现代农业大省,是新兴的工业大省和有影响力的文化大省。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到我省视察时曾形象地说,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从夏商周开始到北宋的三千年时间里,河南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个。我国按人口数量排列的100个姓氏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都在河南,“老家河南”是连接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
河南风光秀美,景观荟萃。辽阔的中原大地上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三大山系群山拱卫、险峰耸立,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的1500余条河流纵横交错,连绵不绝,共同勾画出一幅大美河南的壮丽画卷。全省现有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河南段、丝绸之路河南段等五处世界文化遗产,共有5A级景区14家17处,A级景区580家,地下文物、地上文物和馆藏文物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河南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基本形成,通达全国,两小时经济圈可以覆盖四亿多人口。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运营客运航空公司54家,开通客运航线194条,全球通航城市132个,基本形成了覆盖中国内陆主要城市与欧美亚和大洋洲的航线网络。
河南开放创新,不断出彩。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着力打造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发展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5.5万亿元,稳居全省第五位。全省进出口总值6655亿元,增长16.4%,增速居全国第三位,今年前两个月全省进出口总值1337.8亿元,增长125.4%,增速居全国第一位。
新时代的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正在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2020年5月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全省文旅大会,加快构建“一带一河三山五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积极建设文化旅游强省。自2018年以来,我省将智慧旅游工作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并且连续四年召开了智慧旅游大会。按照“根扎实、线联通、网织好、数用活”的思路,大力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广泛开展新媒体营销,积极运用推广新技术,涌现出云台山、龙门石窟等智慧旅游建设的标杆企业,建成了河南智慧旅游平台,初步实现了“服务一张网、管理一盘棋、检测一张图”的建设目标。
本次论坛聚焦“智慧旅游 美好生活”,旨在通过全面推进“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智慧旅游将推动旅游生态的重构重建,引领旅游产品的创新升级,带来旅游市场形象的塑造和提升。
下一步,我省将深入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部委《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强化措施,开拓进取,推广运用河南春晚“唐宫夜宴”节目创新的成功经验,着力开展博物馆、大遗址等数字化、智慧化工作,将我省丰富的文化、文物资源活化呈现,转化利用,借助这次论坛在我省举办的良好机遇,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兄弟省份的经验,积极推动河南的景区、旅行社、公共文化场馆等与国内互联网旅游头部企业的合作,全面拥抱互联网,融入互联网,保持全省智慧旅游发展的良好态势。
尊敬的杜部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春回大地,风光无限,在这里我诚挚地邀请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在河南各地多走走、多看看,亲身领略悠久的中原文化和秀美的山川河流,亲身感受中原大地的风采神韵和蓬勃生机。也恳请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发表真知灼见、碰撞智慧火花,为行业发展献智献策,为河南旅游传经送宝。
最后祝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论坛暨2021河南智慧旅游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罗陈娟致辞
非常高兴来到老家河南参加今天的大会,在春光明媚,景色宜人的郑州,跟各位专家共同交流“互联网+旅游”发展的美好前景。
在此,我谨代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大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文化和旅游部、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长期以来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的旅游业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历经了寒冬期和镇痛期,但是我们同时也在危中寻到了新机。一方面为实时预约限流等措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得到迅速普及,全国各类景区智慧化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旅游融合产品不断涌现,云旅游、云演绎、云娱乐、云展览等“互联网+旅游”新业态得到逆势增长,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大众的旅游消费习惯,成为当前和今后人民参与旅游的新方式。
同时,我们也深刻的看到尽管“互联网+旅游”蓬勃发展,但是依然存在文旅产品不足、数据安全管理不够完善、智慧化改造成本比较高、企业升级改造意识不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加强等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付出积极的努力。
在这个背景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的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持续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完善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加大线上旅游营销力度,加强旅游监管服务,提升旅游治理能力,扶持旅游创新创业,保障旅游数据安全等总共八项重点任务,为推进“互联网+旅游”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在“互联网+旅游”新业态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化和旅游部、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论坛暨2021河南智慧旅游大会,为各方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最佳平台。衷心的盼望大家能够有这么好的机会分享河南发展、智慧旅游发展的经验,充分交流,深入研讨,为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VR、AR、区块链等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创新应用探寻新思路、新机遇,为破解“互联网+旅游”面临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贡献新办法、新路径,共同推进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下一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立足职能,继续加强同文化和旅游部等相关部门、各省区市的密切合作,深入推进意见的贯彻落实,不断完善“互联网+旅游”政策环境,继续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企业债等资金渠道,推进景区智慧化转型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智能化改造,跟各位一道通过释放“互联网+旅游”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推动旅游加快复苏和高质量发展,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祝福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事如意,谢谢大家!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主持工作)单钢新主持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论坛
尊敬的杜江副部长、何金平副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唐宫夜宴》的精彩表演!这个被誉为虚拟现实版的“博物馆奇妙夜”的演出,从新春伊始就火爆“出圈”,运用先进的5G+AR技术,加上互联网推广,让虚拟影像与现实舞台融为一体,让古老与现代、文化与科技交相辉映,成为河南智慧文旅“现象级”的一大亮点。
大家知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着当今世界的交流、交往和交易方式。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特别是“互联网+旅游”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催生出许多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0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导行业科技创新、数字转型,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为落实好这个文件,并贯彻今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胡和平部长提出的“要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发展”工作部署,今天,我们在郑州举办“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论坛暨2021河南智慧旅游大会”,就是要通过搭建信息共享、合作交流的平台,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旅游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业态,不断拓展旅游消费空间,努力培育适应大众旅游消费新特征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本次论坛的主要领导和嘉宾: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江同志;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金平同志;
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司长马秦临同志;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罗陈娟同志;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刁新育同志;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司副司长韦犁同志;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同志;
中国旅游报社社长徐行同志;
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总工程师祝孔强同志;
北京旅游学会常务副会长张辉教授;
中国旅游集团副总经理王斌先生;
中国联通集团副总经理梁宝俊先生;
携程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洁女士;
美团副总裁郭庆先生;
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先生;
飞猪旅行总裁庄卓然先生;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秘书长辛涛女士;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姜继鼎同志;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东升同志。
参加此次论坛的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委代表;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行政部门分管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相关专家,旅游企业、互联网科技公司和旅游行业协会代表,以及媒体朋友们。嘉宾云集,群贤毕至,时间关系请恕我不一一介绍了,让我们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各位演讲嘉宾从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等多个角度,对“互联网+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挑战,都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我们有这样一个共识——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当而且必须积极融入互联网浪潮,开发互联网思维,依托互联网转化,借助互联网创造,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发展,这已是大势所趋!在一个日益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互联”方能“共建”“共生”,“互联”才能 “共享”“共荣”,才能形成源源不断的智慧创造力和价值转化力。我们要继续深化“互联网+旅游”,不断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从而不断创造和丰富在智慧旅游时代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
02.主题演讲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以互联网场景化拓展智慧旅游新空间
受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旅游研究院课题组的委托,我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智慧旅游发展、“互联网+旅游”报告核心观点做如下解读:
“互联网+旅游”是我国“互联网+”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抓手。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到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方向越来越清晰,要求也越来越明确。值此“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落地实施之年,旅游业要科学把握大众旅游的人民性和智慧旅游的现代化总体要求,用5G时代的互联网技术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内容和主客共享的消费场景,稳步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互联网+”已经成为大众旅游新场景,智慧旅游新动能
互联网和数字化已经成为智慧旅游的基础设施。三十年前,从美国旅游归来的张树新女士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 公司赢海威(Infohighway),在中关村大街树起了巨幅广 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那里是这家新创公司的总部。这块广告牌对科技界、教育界 和经济界的震撼和冲击,如同朦胧诗对文学青年、《一无所 有》对摇滚乐、“不许掉头”LOGO对美术界的影响,已经成 为国人对八十年代的集体记忆。今天,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 道张树新和她的赢海威了,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 生态和数字社会。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开发布的数据,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手机网 民规模达9.86亿;共有域名总数为4198万个,网站数量443 万个,网页数量3155亿个,监测到的App345万款。在前互 联网时代,旅游是独立于目的地日常生活之外的封闭世界, 旅游需求与休闲供给之间,很少有信息的交集。互联网改变 了一切,WIFI、网络信号、App成为当代意义上的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就像机场、码头、铁路、公路和水、电、气构 构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那样。随着1980年代出生的 互联网原住民成为旅游市场的消费主体,OTA、导航、天气、 翻译等行业通用平台,以及景区、酒店、餐馆的信息系统, 共同构成了智慧旅游的基础架构。
互联网和数字化已经成为大众旅游的生活内容和消费场景。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合力推动着消费观念的变迁,“互联网+旅游”已经从早期的旅游网络走向今天的网络旅游,有时候我们称其为“虚拟旅游”。事实上,由AR、VR和AI推动的“云展览”“云演艺”“云旅游”“数据博物馆”等虚拟体验产品,已经实现了从概念导入到市场接受的过程。新冠疫情期间,虚拟旅游、分时预约、无接触服务、数字场景、沉浸式剧本演出已经走进国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景区接待预约游客比例为60%,平时也有40-50%。对于全国近2万家景区,春节假日期间平均每天接待3500万游客的市场存量而言,没有互联网的加持是不可想像的。夜间旅游和文化娱乐消费场景中,文化赋能和科技支撑的光影故事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游客消费的互联网渗透率稳中有升,在线旅游消费总额已经达到万亿级别,支撑了携程、去哪儿、美团、同程、马蜂窝、穷游等头部在线旅行商走向世界舞台。“互联网+旅游”不仅为供求双方架起了高速公路,还为旅游产业结了一个经纬交织的生态网。节点上市场主体和消费主体共融共生,在创业创新过程中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消费场景和生活体验。
互联网和数字化已经成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5G通讯技术、4K和8K成像技术,加上人工智能和多触觉感知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游客无法分清在任何一个地方看到的场景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据《世界日报》2021年3月5日的消息,美国一家太空建设公司(OrbitalAssembly Corporation)宣布,将于2025年开始,在近地轨道动工兴建世界第一家太空酒店“旅行者”,并将配备主题餐厅、电影院、SPA中心及最多可容纳400人的客房。未来的“互联网+旅游”将在持续满足国内旅游存量需求的同时,也会打开全新的市场,创造更有科技感的需求。可以预见,跨界而来的科技企业将会颠覆传统旅游领域的生产方式,为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的动能,并要求我们做好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法律、政策和伦理准备。
二、面向大众旅游新格局,遂行智慧旅游新使命
党的十九届五中会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要科学研判新发展阶段大众旅游的消费需求,系统把握新发展格局对旅游业现代化转型的产业要求,稳步构建全面小康社会旅游业新发展格局。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存量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市场拓展,也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引致的市场增量。
新发展格局要求旅游业着眼多样性、品质化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国内旅游市场总量。我国正处于大众旅游向小康旅游转型的关键时期,消费升级和市场下沉保证了“十四五”期间的旅游经济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互联网+”为代表的智慧旅游让战略机遇期得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去哪儿网面向“小镇青年”市场的“人生第一张机票”策略,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可能只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丁真的几秒钟视频经互联网传播而冲上热搜,成为现象级的旅游营销事件,带动其家乡的网络搜索量成几何级数增长。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类“网红”很大程度还是偶发现象,具有不可复制性。旅游需要“网红”,需要在目的地和游客之间建立情感链接,进而带动追求时尚和新奇的年轻人去“种草”和“打卡”。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红”不是旅游的全部,从“打卡”到“打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缺的既不是旅游需求的存量,也不是旅游需求的增量,而是能够激发出游动机,满足品质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的创新产品。相对于工商业,互联网对旅游业的系统性改造才刚刚起步。这意味着互联网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内容生产、产品分发和现实消费等环节,还有更大的作为空间。
新发展格局要求统筹内部和外部创新动能,保持国内国际旅游市场双循环相互促进。200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国入境旅游市场虽然度过了萧条期,但一直没有走出低部盘整的阶段。在入境旅游市场的供需两端,互通信息、协作共生的生态尚未成型,还没有打开新型消费空间,还没有现象级的数字旅游产品和世界影响力的创业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中国梦”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协作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如何通过更加有效地通过旅游网传播而成为国家旅游新形象?如何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市场新需求,打造数字化旅游产品新体系?都是旅游系统和行业需要认真思考和系统回答的现实课题。新发展格局所要求的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不是被动形成的,而是以更高开放水平为前提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下降51%、62%,入出境市场几乎全面停滞。现在“互联网+旅游”的工作着力点和市场显现力主要集中于国内旅游市场,个别头部企业通过自然人流动、跨境交付、收购境外在线旅行服务商等商业存在的方式开拓境外业务,但是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概念导入和市场培育阶段。在目前疫情防控和国际经贸环境下,要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要素”的统筹利用和相互促进,还需要做好跨国公司管理所需要的法律、技术、文化、品牌和人才等方面的储备。
新发展格局要求持续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没有变;继续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这个方向不能变。互联网是数字化为表征的新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底层构件,是数据要素流动的高速公路,更是数据生产和价值累积的源泉。相对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而言,旅游产业的现代化转型还远远没有实现预期的进程目标。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相关部门应以政策合力促进“互联网+旅游”升级,加快形成以消费互联网为主体、以旅游装备制造领域的工业互联网为助力的旅游经济发展新格局。相对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旅游业的消费驱动特征更加明显。没有游客的消费,工业仍然是工业,农业仍然是农业。有了游客的到访和消费,工业就成了工业旅游,农村就是成了乡村旅游。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必须以旅游需求侧管理为前提。在过去的一年里,新冠肺炎疫情让国民的旅游消费心理趋于谨慎,出行距离趋于本地化和近程化。从各地推出的旅游复苏政策来看,多数指向“某地人游某地”。要提醒各地,不能让国内大循环为主演变为省内中循环,甚至是市内、县区内小循环为主。毕竟,没有中远程的旅游消费,就不可能有旅游经济的真正繁荣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培育“互联网+”新主体,构建智慧旅游新格局
培育更加广泛的消费基础。政策千万条,市场第一条。只要城乡居民在旅游信息收集、出行决策、行前预订、目的地消费、社交分享和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养成了养成了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就会形成商业创新的机会,市场机制自然会让更多的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进入旅游领域。研究表明,游客在惯常环境的消费习惯会影响他们在目的地的消费行为。在虚拟歌手洛天依上了春晚,并有了粉丝团的今天;在语言导航技术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可以合成任何一位流量明星声线的今天;在新闻生产、创意事件和内容分发可以流水线作业的今天,数字内容已经借助互联网平台无所不在地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还是坚持“平面和电视媒体做广告、旅行社组团、酒店和景区接待”等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建设思路,而无视互联网已经是现代旅游业的基础设施,虚拟旅游已经是全新的旅游需求这一个现实,就很可能为时代所抛弃。目前,除传统媒体的线上平台和微博、微信、新浪、搜狐等网络媒体的旅游频道、马蜂窝、去哪儿、穷游等攻略性旅游网站,抖音、快手等视频类平台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旅游投放模式。从发展趋势上看,视频资源将是“互联网+旅游”的下一个风口,要么植入现有平台,要么创造新的平台。事实上,“快乐柿子”这样聚焦于旅游场景视频自动生存的微信小程序已经进入了市场培育期。未来的“互联网+旅游”一定是属于为游客创造美好生活和消费场景的数字技术服务商。
建设面向未来的市场主体。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包括旅游在内的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旅游企业,本质上都是数字化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数据挖掘与数字化转型。旅游业没有天生的嫡系部队和永远的主力军,而是创新生生不息,发展永续向前的生态系统。二十年前,没有人会想到携程、去哪儿、马蜂窝、七天、如家、汉庭、华强方特会成为头部旅游企业。十年前,没有人会想到华为、高德、美团、京东、腾讯会是小康旅游时代的“某某系”。再过十年二十年,5G、北斗、星链、无人驾驶、飞行汽车成为现实了,谁能准确预测旅游集团二十强的名单表又会发生什么深刻变革呢?要引领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等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旅行服务业、旅游住宿业和旅游休闲业,也要吸引互联网平台、数字化企业、智能装备制造业通过产业投资、合资合作等方式进入旅游业,成为新型市场主体。在此过程中,尤其要加强科技、文化和旅游企业的深度融合。市场主体之间的融合说到底还是人的融合,特别是企业家、经理人、技术团队和市场团队之间的融合,通过会议、培训、研讨、路演等商务活动把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人聚集在一起。创新是企业家主导的概率事件,有时候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萌”,有时候则是“错着错着就对了”。旅游行业要致力于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和宽容的氛围,让最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在任何可能的方向上自由地探索。
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从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互联网+旅游”政策来看,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政府、轻市场;重系统、轻行业;重技术、轻应用;重平台、轻内容”的倾向。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的全部发展进程表明,只有了解需求和满足需求,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从旅游饭店星级标准到旅游景区A级标准,从智慧旅游到全域旅游,从《旅行社管理条例》到《旅游法》,那些面向需求,引导市场的政策、法规和标准都取得良好的预期。相反,那些聚焦供给,调控产业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则很难走出系统并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事实上,相对于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科技和互联网企业的产品研发优势,旅游部门和旅游业在消费需求的洞察和旅游市场的把握方面更有优势。从疫情期间的市场表现来看,游客不是不需要景区,而是不需要那种只有空镜头而没有生活内容和消费场景的景区。从杭州西湖断桥、成都大熊猫养殖基地等每天都有数以百万计网民围观的景点不间断直播,到广州时尚天河商业街、西安高新二路、北京三里屯等网红街拍地,“宠物养成式围观”的网络慢直播和“颜值即正义”的网红打卡地,已经预示着可视化景区和虚拟旅游时代的来临。由是出发,各级旅游部门和行业协会在推进“互联网+旅游”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需求,理解市场,在重视平台和渠道构建的同时,更要引导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重视内容创造。
定期评估互联网和数字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构建以人为本的“科技+旅游”新伦理。数字经济是算法统治的世界,有很强的技术属性,也有很高的伦理要求。“互联网+服务业”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领域的算法,集中于终端设备制造商、通讯运营商和生活服务商手中,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权利不对等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种种迹象表明,如果没有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干预,数字平权在高度市场化的消费互联网领域很难以实现。市场主体和消费主体之间,消费主体内部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年限、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群数字鸿沟正在形成,且呈现扩大之势。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工业互联网思维,通过标准化、流程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对数据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进行必要的规范,以及伦理审查。通过政府部门和权威机构定期发布的专项报告,引领“互联网+”推动的智慧旅游指出生活的温暖和消费的向善,让每一位游客都有平等的数字化参与机会,都可能享有网络空间的高光时刻。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姜继鼎:智慧旅游的河南实践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的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司的指导下,扎实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河南智慧旅游的主要特点
标准先行:2018年河南立足实际,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坚持实用、实效,率先拟定《智慧景区建设评价规范》,出台《智慧景区考核办法》,明确智慧化的方向和重点,使智慧景区建设高起点、规范化运营。
景区先做:景区是游客体验智慧旅游的主要场所,河南把智慧景区作为智慧旅游发展的突破口,让景区先做起来,先干起来,现有75家旅游景区分别获三钻级、四钻级、五钻级智慧景区,网络购票、智能导航、智能调度等智能应用在景区快速推广,一机游、码上游、一键游广泛应用,涌现了以龙门、云台山、清明上河园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智慧景区,智慧旅游发展取得突破。
开放先导:河南秉承开放思维、合作共赢、市场导向,河南省文化与旅游厅举办全球文化创作者大会,与快手公司联合举办快手网络大会,与腾讯公司联合举办“老家河南”创意活动,与联通、高德、高铁等实现大数据共享智慧旅游开放平台上线运营,互联网+旅游全面展开。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自上而下抓引领:2018年以来河南每年召开一次智慧旅游大会,何金平副省长每次都参加并做动员讲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多次深入景区检查指导旅游建设,每年财政列支2000万元智慧旅游专项资金进行奖补。
自下而上抓实施:河南智慧旅游发展的路线图是“根扎实,线连通、网织好、数用活”,形成监测一张图、服务一张网、调度一盘棋。
试点示范抓落地:河南把试点示范作为智慧落地的重要方式,在标准制定、项目建设和技术推广上坚持谁做得好就推广谁,谁做得好就奖励谁,五钻级奖励150万元,四钻级奖励50万元。
持续不断抓创新:省文化和旅游厅与高德开发智慧旅游地图,与支付宝开通“老家河南”智慧小程序,与华为、高德、12306、中航游建设河南旅游云集散中心,线上线下联动,政府与市场互动,多种业态融合的智慧旅游逐步形成。
诗与远方,遇见美好。老家河南是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老家河南欢迎你,谢谢!
03
高端对话
论坛主题:“互联网+旅游”与美好生活
主持人:北京旅游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
对话嘉宾:中国旅游报社社长徐行、华侨城集团旅游研究院院长张树民、腾讯旅游研究院院长舒展、景域驴妈妈旅游集团董事长朱强、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部副主任刘竹沛、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冯进松。
主持人(张辉):“互联网+旅游”应该是具有颠覆性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颠覆我们的旅游服务方式;二是颠覆我们的旅游产业。
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十年以前开旅游论坛的时候,前排就坐的可能是传统的旅游企业代表,现在不一样了,美团、腾讯、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也成为了旅游的主角,所以这里存在一个旅游重构的问题。六位嘉宾来自各行各业的,有做媒体的,有做投资的,有做博物馆的,还有很多平台公司、景区,涉及旅游业的方方面面。我想咱们谈两个话题。
第一,“互联网+旅游”会对我们的服务方式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可能涉及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也会对媒体产生影响。我想问问徐社长,“互联网+旅游”会对我们媒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徐行:对于中国旅游报而言,我们现在面临三大任务,一是宣传好各地“互联网+旅游”的实践,二是整合好“不同赛道”的不同资源,三是利用好“互联网+旅游”的机遇。
目前,我们已经由“一张报”发展为集“一报、一端、多网、多微、多号”于一体的融媒体矩阵,并参与学习强国平台旅游频道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号等运维工作。这些都是我们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报道方式的一种深刻变化。
未来,中国旅游报社将进一步发挥自身媒体优势,努力借鉴今天论坛得到的启发、做好自身的转型发展。也希望,能在转型发展中,能和今天到场的各地厅局长、各位头部企业的大咖密切合作。在合作中,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好服务,为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主持人(张辉):谢谢徐社长!
我想问问树民总,您在政府工作过,又在华侨城现在担任总裁,我想您对这个问题可能感触更深一些,我想听听您的看法。
张树民:谢谢张老师,就这一话题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旅游行业,我感觉首先得认识到它是一个历史浪潮,你接不接纳它都会扑面而来,对旅游者也好,旅游从业者也好,都要认识到这个浪潮。
第二,它拥有广泛的前景。前一段时间还在谈“旅游+”,像文旅融合、交旅融合、体旅融合等等,为什么跟旅游融合呢?因为旅游是消费、是产业、是消费空间等等,所以“互联网+旅游”能够创造出更多新的商业机会。
对于企业来讲,它是一种必然选择。就像我所在的华侨城集团,每年我们都有1.5个亿左右的客流量,这个客流量如果我们将其有效转化,那会是多大的商机呢?所以,去年我们和腾讯也签了一个战略协议自己也建了一个平台,叫华侨城平台,做对外、对内服务,就想拥抱互联网,把文旅相关的业务通过互联网进一步走深。
主持人(张辉):谢谢树民总!
舒院长是研究数据的,我看过很您的作品,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它会对旅游的服务方式产生一些变革吗?
舒展:我来说一下我的观点:
第一,看到“互联网+旅游”这个题目还是比较感慨的,因为2015年腾讯做的第一个“互联网+旅游”案例就是在河南,是跟龙门石窟合作的,每年也都在迭代升级。经过这么多年,我们对于“互联网+旅游”整体的感觉就是,我们只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连接力和创造力给予这个产业更好的连接效果、更好的沟通平台和工具,所以我觉得谈不上是颠覆,应该是助力,是一个共存共生的问题。
第二,关于智慧旅游,我有三点意见:一是对于它的认知,智慧旅游如果从感性的角度来看,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说走就走”。我有一个总结叫“三心二意”,即要放心、开心、省心,给它最好的体验和最高的透明度。从理性的角度来看,一是技术的进步,包括云计算、AV不断的迭代,区块链技术的引入,我们有可能让旅游的发展从最早的数字化、网络化进阶到最终的智慧化,目前来说我们应该是第一阶段,而且是第一阶段的早期阶段。二是我们发现智慧旅游提升了连接的效率,把原来我们的公共服务、商家服务,包括面向用户的服务通过“互联网+”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创造更大的市场和更大的效率。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比方说针对老年人,“数字死老”这个问题现在也是腾讯深入研究的一个方向。不管是手机还是人脸识别,很多方式可能老年人是无法适应的,另外包括数据隐私、数据安全也很重要。三是,我们发现当我们用了某些数字化的手段以后,我们怎么样让一些新的产品在这个平台上去连接、去创造,让从业人员在这里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更高的消费能力,这也是我们需要去研究的。
最后我也提一点希望,在智慧旅游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希望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企业,能够把“数字优先”作为一个战略思考,如何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把产业底色全部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和政府,在“互联网+旅游”中先行先试。比如我们在“老家河南”做了很多文创的尝试,我们也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谢谢!
主持人(张辉):想问一下河北的杨厅长,政府部门在这方面应该做点什么事情呢?
杨厅长:河北现在的“文创进景区”是我们正在推进的,下一步我们想与腾讯文产院合作,会后我们和舒院长继续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主持人(张辉):下面我们请“驴妈妈”朱董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朱强:有关“互联网+旅游”,关注的点可能更多还是在“互联网”上,互联网的技术带动了旅游的发展,尤其是在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的更新方面。我讲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我们从2008年销售中国第一张电子门票开始直到现在我们成立了自己的旅游产业联盟,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了技术对于旅游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也跟很多省级政府的展开合作,包括跟上海、陕西、湖北合作的“游上海”“游湖北”“游山西”。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认知和诉求之间的鸿沟。第二个问题就是今天大家在会场上看到很多企业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创新,这些技术是没有标准的,我们在整个智慧化改革和智慧化旅游建设中,什么样的内容和什么样的模块是符合“互联网+旅游”的?这个目前也没有一个标准。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最终倒逼着我们去做的就是运营,我们怎么把用户运营好,怎么把产品运营好,把流量运营好,把活动运营好,把内容运营好。所有的内容是倒逼着我们去做好自己的服务,为所有消费者做高质量和美好生活的服务。
最终我们想要告诉大家的是,消费者这么多年来不会为你的技术以及设备买单,他更多是为你的内容和服务买单。所以,运营环节可能是整个“互联网+旅游”最重要的一个大家不可忽视的环节。
谢谢张院长!
主持人(张辉):故宫是网红地,在“互联网+旅游”方面故宫有什么分享?
刘竹沛:刚才朱总说的我很同意,在这个时代,内容和服务是我们要投入精力去做的。这两年互联网新媒体蓬勃发展,我觉得给文化和旅游行业怎么与公众做深入的沟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故宫博物院一直致力于借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把我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人民的生活中。2020年故宫博物院依托于我们二十多年数字化建设的成果,将故宫承载的文化资源与互联网相结合,打造了数字故宫一站式平台,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的逛故宫、看展览,可以赏文物、听讲座。
此外,去年我们还加大了文物的数字资源采集力度,去年我们采集了六万件文物,今年我们的目标是七万五千件。我们在网上构建了我们的数字文物库,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给公众公开大概六万八千件的文娱影像信息。另外,故宫名画季栏目可以给观众六百多幅优秀的中华古代书画作品,可以让观众欣赏到很高清的书画作品。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推动数字化的服务,2020年我们上线了数字故宫小程序,这是我们与腾讯一起合作的。
主持人(张辉):下面我想听听云台山冯总的意见。
冯进松:我们从2006年开始进行数字化景区的规划建设,投资200亿元,建立了16个子项目,主要是围绕游客为中心,包括出行前的认知云台山、出行云台山、畅游云台山、智慧云台山。
我谈点四点感受:
第一,我们更了解游客,游客也更了解我们了。
第二,原先没有技术支撑实现不了的现在可以快速实现了,比如我们推出的年票,今年大概十天时间在线上直接销售了40万张,在没有智慧景区平台支撑下这一切是无法想象的。另外,我们给游客提供的年票是一年时间以内不限次数的游览,身份证识别也需要智慧平台的支持。
第三,景区跟游客的互动越来越频繁了,让游客参与到我们的管理、服务和决策过程中。像我们举办的音乐节,明星嘉宾都是需要游客评价推选,最终我们根据游客的数据确定我们邀请的演艺人员,让广大的游客参与进来。
第四,大数据支撑,我们投资200亿元的项目,总共16个子项目,都是围绕游客的度假体验,根据游客的需求来改变。
所以,这个智慧平台给我们的服务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主持人(张辉):刚才各位嘉宾都谈了这个问题,作为主持人来讲,我感觉还没有谈透,截止到现在我们仅仅是用了互联网的技术,但是并没有对传统的旅游方式、服务方式进行革命,这个革命肯定会来。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多的变化,我想用不了五年时间,中国的旅游一定在服务方式上会发生一场革命。
第二个问题,“互联网+旅游”不但对服务方式会产生革命,也会对整个产业的组织形态,对整个旅游的业态或者商业模式产生革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不同的社会之所以不同,关键是它的组织形态不同。比如说,我们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组织形态是氏族组织,农耕社会基本的生产单位是家庭组织,工业社会基本的组织形态是企业组织,那么到了信息社会,基本的组织形态可能是平台组织,它是由于生产力的变化导致你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革命。所以,我想“互联网+旅游”一方面会改变我们的服务方式,另一方面会改变我们传统的组织形态和产业形态。
我想六位嘉宾是否可以就这个问题,抛开专业,抛开行业来谈,谈谈“互联网+旅游”会在我们的旅游组织或者商业模式上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徐行:从一个传媒工作者或者游客的角度,我讲讲“互联网+旅游”中的几个小痛点。这些痛点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也正是我们作为媒体需要重点关注的。
比如说刚才领导提到“如火如荼”,措辞比较委婉。坦率地讲,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用另外四个字来概括——“各自为战”。也就是说,一个比较宽的赛道上每个平台都在做自己的产品,可是背后的数据、硬件支撑都差不多,这些不能怪我们的市场主体,也不能怪我们的消费主体。
杜部长提到“预约、错峰、限流”,是不是所有景区都要百分之百的做到这三个要求?如果不需要,标准是什么?刚才大咖们也提到标准的问题,我说不好标准有多少条,但是肯定有一条,这个标准不应该是“一刀切”的。
另外,昨天我们也探讨过“一机游”容易产生数据孤岛的问题,当然了,革命不是一次性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子都解决,它是渐进的。但是,在渐进发展中,我个人建议各地厅局包括发改委的领导们,是不是可以多考虑一下不同平台是否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以及这些平台如何打通使用,换句话说,就是要在顶层设计上多做一些研究。
主持人(张辉):张总怎么看?
张树民:我感觉对商业模式会有很多创新,整个行业的结构都会发生变化。
第一,旅游行业一直围绕着四端的商业机会,一是需求端,游客可能会买一些用品;二是供给端,就是目的地的建设;三是中介端,就是OTA、旅行社等等;四是智慧端,就是提供资讯的。中介端这一块我感觉将来可能变化最大。因为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信息会更丰富,您刚才讲组织形式是平台,新增加的生产资料是数据,所以在数据的获取方面不一定依赖一些既有的渠道,这个有可能是行业将来发展的方向。
第二,因为我还兼着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一职,我说一说营销方面可能产生的变化。原来一个景区要宣传,先是选择报纸和电视,但现在可能是线上渠道。
第三,旅游还是要回归到行程的体验上,可能最终产品的生产也会受到互联网的深度影响。像我们原来可能设计一个旅游产品要求好玩,就会去国外看看或者借鉴一些好的商业模式。现在因为疫情的隔断,我们只能在网上找思路,发现好的案例,思考能不能就地转化。所以,有很多信息的获取对产业产品的创新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
受疫情影响,目前可能还是一个产业结构的调整期,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商业模式创新正在酝酿。
主持人(张辉):好,舒院长对这个问题怎么判断?
舒展:我就谈三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我觉得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尤其是技术的成熟,而带来云旅游时代真正的到来。腾讯在去年底提了一个观点,叫“全程互联网”,包括抖音、快手,它们的互动形式打通商业链条已经非常容易了,所以我觉得云旅游时代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
第二个趋势,跟用户的成长有关,我们把它叫95、00后的Z时代。到2020年他们的消费力将占到40%左右,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而且对于国潮的兴起、二次元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看到盲盒的兴起,盲盒只是第一个突破口,未来在文创产品或者旅游商品这一块会带来非常大的机会。
第三个趋势是和国家政策相关的,比如产业的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也会带来新的机遇。
主持人(张辉):关于这个问题,朱总你怎么看?
朱强:第一,因为有了互联网技术之后,我们开始做“先游后付”,目前来看“先游后付”的违约率是非常低的,这是互联网改变的一个旅游消费业态。
第二,疫情期间大家都用了绿码通行,有些景区在疫情期间采取了免费的形式,免费的形式之后验票是一道环,验绿码又是一道环,就把两个合成了一个,这也是一个技术的革新。
第三,旅游最重要的就是目的地的转换,无论是你从家到户外还是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还是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其实都是目的地的转换,人的流动才带动了旅游的发展。在疫情期间,游客不能做目的地转换,我们就通过直播进行了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的销售。
第四,我们从整个技术性环节以及互联网环节来说,旅游是互联网非常好的一个消费场景。大家可以看见我们景区里面已经不仅仅是原来风光型的旅游产品,更多是休闲度假型,大部分都是一些设备的应用,而这些设备应用里面80%都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包括VR、AR和盲盒,这些技术进入之后在,旅游消费场景里面增大了旅游的可玩性,同时也增加了旅游的消费,在整个旅游环节里面为旅游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在整个未来的发展当中,就趋势来说更多的是技术在引领整个旅游行业的应用,让旅游变得更便捷,让旅游变得更好玩,让大家能够更开心。
主持人(张辉):刘主任怎么判断?
刘竹沛:我是技术出身,从一个用户角度,我觉得这个时代加速了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技术给观众或者游客提供更细致化、个性化的服务。像故宫在节假日游客很多,现在通过这种技术手段是不是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更贴心的服务,让游客体验提升上来,我觉得这可能是未来技术服务要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张辉):冯总有什么判断?
冯进松:第一,现在是大众旅游时代,我想未来可能是定制化旅游是一个趋势,人们会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第二,互联网时代,对旅游品牌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传播的速度很快,你营销速度很快,可能出负面问题更快,所以对旅游品牌和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咱们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旅游+”和互联网的发展,旅游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音乐、体育等跟旅游融合,可能互联网会进一步加速旅游的无界,所有对人们生活产生美好的东西可能都会转化成旅游资源。
主持人(张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探讨到这里。
总书记说我们现在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中国旅游也面临着大变局。大家想一想,十年以前的旅游和现在的旅游完全不同,十年以前的旅游我们讲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现在吃住行游购娱全部独立化,我们十年之前住已经独立化了,精品酒店、民宿,现在行业要素即将独立化,这种变局对我们的产业模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互联网+”这种技术的运用、大数据的运用、区块链的运用、场景的运用会对旅游产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无法判断,但是好在有一大批企业,有一批捕捉市场能力的企业家,有尽心尽力的政府部门,我想我们会抓住互联网对旅游发展的基本脉络,最后通过“互联网+旅游”构筑出美好生活。
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六位专家带来的精彩分享!
04
经验分享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飞猪旅行总裁庄卓然:双循环格局下“互联网+文旅”发展机遇
非常荣幸应邀来到河南,代表阿里巴巴参加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论坛暨2021河南智慧旅游大会,与大家共同展望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下产业发展的新机会和美好的前景。
昨天我打开飞猪、支付宝、高德等阿里巴巴在生活服务、在线旅行里面的应用,全面浏览了一下河南吃喝玩乐和生活服务的全貌,发现河南旅游行业数字化发展已经到了很深入的一个阶段,不仅知名景区和生活服务设施都做了详实的信息展示,在个性化的推荐、年轻化的衔接方面都做得很不错。
比如云台山风景区通过高德客户端,可以一键为消费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导引服务。除了云台山景区,类似的一键游数字解决方案在少林寺也落地了。如果说云台山、少林寺是一个缩影,那么清明上河园、龙门石窟等超过15个5A、4A景区与飞猪在数字化营销方面开展的全面合作则代表了河南旅游行业超前的意识和对数字化发展的期待。
线上的营销活动、线下扫码预约以及直播推广,都为景区第一阶段连接游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不仅为景区吸引更多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也可以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收入,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数字时代的消费者如何依赖端到端的数字化的消费体验,疫情后旅游行业如何更好的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是我们共同面对的课题。
这些年我们看到旅游航行消费者的需求侧、商家的供给侧以及整个流量建设和场域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平台洞察到的消费者端的趋势。
首先,消费者的群体更加年轻了。在飞猪上我们有超过60%的用户是95后的消费群体,去年国庆出游数据显示,90后游客占比63%,年轻人成为在线消费的主体。伴随着主体年轻化,消费也更加个性化,各种主题IP成为后浪消费的关键词。我分享几组数据,电竞酒店在去年国庆期间增长了46%,飞猪双十一有九大品牌成交过亿,房车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800%,追求最好的,玩最刺激、最酷的是驱动年轻人消费的核心动力。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有了更高的向往和追求,整个行业趋势也势必从过去的性价比驱动转向为消费驱动。
第二个可以看到的趋势是主题化、IP化。文化IP和旅游行业的融合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发展趋势,不仅在短时间内释放消费力,也能够增加旅游的增加值。红色旅游近几年一直保持着热度,在很多年轻消费者中也很受欢迎。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可以预见的是红色旅游将掀起一轮新的高潮,成为广大消费者出行的选择。
我们再看看供给端。目前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和比特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的发展,人们实现了实时在线,互联网+为商业、名胜、城市都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随着5G技术的演进,我们从人与人的互联走向万物互联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拥抱数字技术实现重构,旅游行业就是提速最明显的产业。
从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来说,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和旅游体验上,全面的数字化和智慧化将是未来产业升级的重要新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行业的流量建设也在快速的发生着变化,阿里已经产生了以图文、全景、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势运营的新媒体运营矩阵,直播+互动的形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临场感和互动感。双十一期间,飞猪总共做了2400多场直播,旅行直播已经从种草吸粉走上了产量的增收。去年11月,薇雅直播观看量超过了2100万,成交量超过了2500万,其中所有旅游产品全部秒空,直播对于疫情后旅行行业的发展和宣传都带来了一个深刻的变革。
由此可见,文旅的数字化3.0时代已经到来。1.0时代实际上是信息在线化的过程,人们还是通过人工电话预订的方式购买旅行服务,交易还是在线下场景完成。2.0时代的核心特征是交易的在线化,线下所有旅行商品搬到线上售卖。而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资产的沉淀,3.0时代呈现的是以数字重构为特征的,就像我们提到的现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重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资金流、服务流和信息流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