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次深刻变革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3-09
  • 点击次数:870

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进入新的阶段,实际上,自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了署名为“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的文章后,这一全新机构就引起全民关注、全网热议,说2月份是“乡村振兴月”也不为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是党领导下的一次全社会资源的大动员和优化配置,也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次深刻变革,这其中,特色小(城)镇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特色小(城)镇,乡村振兴无所依托。


01、乡村振兴与城镇化

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按照规划,2035年,乡村振兴要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据统计,我国2017年的城镇化率为58.52%,2019年为60.6%,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依据城镇化发展规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2035、2050年肯定是逐步上升的。按照这样的对比,我国的乡村振兴是“农村人口更少基础上的乡村振兴”,或者说是“乡村人口结构发生巨大调整基础上的乡村振兴”。


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一个是大势所趋,一个是政策目标,两个能量最终会汇集到一个点上,那就是城和村的中间形态——被视为城乡重要纽带、城镇化加速期的特色小(城)镇。

与乡村振兴提出的时间相接近,2016年7月住建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全国建制镇有17000多个,约占5.9%。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的主体留在县城;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条件的地区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县城;积极推进扩权强镇,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镇。这在产业和城乡融合层面进一步明确了以县城为代表的重点小(城)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但2016年10月和2017年8月公布了两批全国特色小(城)镇名单之后,政策就没有延续了。某种程度上,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中间枢纽——特色小(城)镇,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调整期。在农村工作重心由扶贫转向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推进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尤其是如何进一步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是值得持续研究的课题。


02、拨乱反正的“特色小镇”

新型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其次是就近城镇化,同时也是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相伴随的城镇化。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载体。那么,这种小镇,是现有建制镇的升级,是由乡村脱胎而出的小镇,还是在园区基础上复合发展而成的小镇?

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专门发布通知,公布了特色小镇典型经验和警示案例。要求学习两批36个精品特色小镇(大部分位于东中部,西部地区仅有5个)的典型经验,在特色小镇前面冠以“精品”二字,并且晒出一批虚假特色小镇、虚拟特色小镇,以及重申之前公布的两批“全国特色小镇”为“全国特色小城镇”,拔乱反正的意味很浓。

一般建制小城镇,没有城市感,很难成为逆城镇化的主体;让人口涌进大中城市,又不太符合乡村振兴的本意。与此同时,只有工业化的现代农业和规模化的特色产业,才能长久吸附劳动人口,才能使乡村振兴成果真正巩固,从这个角度讲,乡村振兴过程中,特色小镇是重中之重。乡村振兴的目标有三个,一个是农村现代化,一个是农业现代化,一个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特色小镇在后两个目标上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特色小镇,是在城市、城镇和乡村之间,“嵌入式”的新型城镇化区域,它面积不宜很大(2-3平方公里),产业突出,没有一般建制镇那种缺乏城市感的弊端,同时拥有人气,能够聚集四类人群:创新产业人群、现代农业人群、职业农民、旅游和旅居者。特色小镇的发展,关键在于吸引工商资本,引导各领域龙头企业作为主体去投资和运营。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发展战略相伴相随、彼此融合的进程中,我们可以预期,“镇”带动乡村发展,将形成差异化的区域格局,即西部主要依靠县城和特大镇,中东部地区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特色小镇”,形成全国范围内均衡发展的“小镇”体系。

03、精品文旅小镇是乡村振兴的美好范本

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要把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两件事完全分开,是不可能的,基本上不存在完全没有乡村旅游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全国当前有7000多个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些都是优质的旅游资源,除此之外的大部分乡村都可以搞旅游,只是质量和档次的区别。旅游是相对容易发展的产业,乡愁是天然的、持久的出游动力,乡村的环境优美闲适(尤其是春夏秋季),对于久居城市的人群,有很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农村物产、产业等的发展,尤其是借助于互联网和现代产业服务体系,让原本分散、小规模、碎片化的乡村特色产业,有了现代化、品牌化和融入规模化现代农业平台的可能。

近年来,在实践中出现了华侨城“产镇人文”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模式、蓝城集团“理想生活小镇”模式。这都是旅游促进的新型城镇化,即城市高端人群对乡村的回流,城里人得到高品质的乡村度假和旅居产品,农民享受到高水平的公共文化产品,乡村实现了人居环境的改善。


没有优质的乡村旅游,就无法实现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这个目标,原因在于,乡村文化自循环,没有城市能量的加入,是很难有大的发展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城市活力人群进入乡村,让艺术、设计、教育等资源进入乡村,催生出规模庞大的符合城市年轻一族口味的乡村审美作品,乡村旅游不再是第一代、第二代以美食与民俗体验为主的模式,而是进入到乡村微目的地、乡村居住旅游时代。

乡村振兴,意味着更多优质资源、人力、资金、产业项目向乡村区域集中,而过去一些年来,乡村产业发展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资本对于投资农村产业,动力不足,意愿不强。近些年来,“新乡贤”运动、新上山下乡运动不断发展,浙江省多地出台专门政策鼓励乡贤回乡创业,让更多优质乡村资源的价值得到了兑现。


乡村振兴,是产业模式、人口结构、组织模式、生活方式的一种再造,对于长期居于乡村和临时居于乡村(旅游或者旅居)的人来讲,都是一场持续的革命。文化旅游、森林、体育、康养、农业田园等类型的精品文旅小镇是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美好范本,也是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建立健全,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可以以各种形式用于乡村旅游发展,并融入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旅游促进的乡村振兴将会涌现出更多的优质案例。

编辑整理 | 管家婆论坛

新闻来源 |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事业五部

声明 :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