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之后,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的兴趣点会发生明显转移,人们更加注重学习、体育以及休闲娱乐消费。2015年,我国大陆地区已经有10个省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根据中华医学会调查,中国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超过76%,其中33.6%的人采取运动健身以改善健康状况。巨大的国民旅游休闲需求,是中国步道发展的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发展国家步道符合中央系列政策精神,是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和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举措。2014年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主席担任某登山协会名誉会长并表示:“其他名誉会长我从来不当,登山协会名誉会长我要当。我当名誉会长,可以推动全民登山运动,运动可以给百姓带来幸福。”
此前,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国发〔2011〕5号)指出,建设健身步道、登山道等户外运动设施。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国办发〔2013〕10号)指出,积极发展体育健身旅游,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更是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则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对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到2025年,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充分挖掘水、陆、空资源,研究打造国家步道系统。
国内外步道发展经验活
01.国外(步道相关研究与经验借鉴)
步道在美国称作trail,在英国称作way、long-distance foot-paths、tracks或routes。欧美步道主要为多用途步道(multi-use trails),即步道、直排轮滑道、马道和山地车道多用途合一,设计专门的标识系统部署在步道每处重要节点,不允许各种机动车上路。美国将步道定义为用于步行、骑自行车、骑马或其他形式的娱乐和运输的通道。美国在1921年由设计师本顿•麦凯(Benton MacKaye)提出修建阿帕拉契山步道(the Appalachian Trail),并于1923年在纽约州开通其第一个路段。1968年美国国会制定了《国家步道系统法案》(National Trails System Act),并将阿帕拉契山步道纳入成为首条国家风景步道。
根据新修订的《国家步道系统法案》,美国的国家步道系统分为:(1)国家休闲步道(national recreation trails),即在城市近郊区提供多样性的户外休闲活动的步道。(2)国家风景步道(national scenic trails),即国家重要的风景胜地和历史、自然以及人文景观延伸或串联的步道,以最大限度开发其户外休闲娱乐潜力。国家风景步道也可以串联沙漠、湿地、草地、高山、峡谷、漂流、森林和其他地区,以展示代表国家重要地理特性的地貌。(3)国家历史步道(national historic trails),即与具有国家重要历史意义的原始风景道或旅游线路相联接或邻接拓展的步道。(4)连结步道(connecting or side trails),即为公众进入国家休闲步道、国家风景步道、国家历史步道及其附属要素提供联系的步道。
根据《2013年国家步道年度报告》(National Trails System ANNUAL REPORT for FY 2013),美国现有11条国家风景步道、19条国家历史步道、1200余条国家休闲步道和6条连接步道,其中国家风景步道与国家历史步道总长超过86900千米,国家休闲步道遍布全美50个州。
02.国内(步道相关研究与经验借鉴)
目前我国步道规划理论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国家步道研究方面尚局限于概念层面的探讨,关于国家步道的定义、分类、标准以及国家步道规划理论与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仍然十分薄弱。
我国台湾地区将国家步道定义为:位处台湾山岳、海岸及郊野地区,经过审慎勘察遴选所指认的国家级步行体验廊道,除步道本身应具备自然人文资源或景观美质的代表性以外,并应能提供国民生态旅游、自然体验、环境教育、休闲游憩与景观欣赏等机会。
2010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登山协会出台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将登山健身步道定义为:以登山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为目的的步道(区别于旅游步道等);并就线路设置、功能分类、步道形状等提出原则要求。浙江省宁海县建设了我国首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一期包括100Km登山步道、50Km山地自行车道。
目前国内专家和学者在步道规划前期调研、游步道选线、游步道设计、步道选线规划原则等方面做出探讨,但对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的研究甚少,系统编制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并指导建成的案例尚不多见。
01.黑龙江省发展健身步道体系政策背景优势分析
此前,《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国发〔2016〕62号),指出“将东北地区国有林区全部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支持开展生态综合补偿和生态移民试点,尽快落实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相关支持政策。支持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结合林场布局优化调整,建设一批特色宜居小镇。”、“支持东北地区积极发展服务业,培育养老、旅游、文化等新消费增长点,出台推动东北地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工作方案,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新建一批5A级景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同时指出,“以举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围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以东北、华北、西北为带动,以大众滑雪、滑冰、冰球等为重点,深入实施“南展西扩”,推动冰雪运动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冰雪运动普及程度和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冰雪、森林、湖泊、江河、湿地、山地、草原、戈壁、沙漠、滨海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健身休闲集聚区和产业带。积极推进资源相近、产业互补、供需对接的区域联动发展,形成东、中、西部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02.黑龙江省发展健身步道体系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黑龙江省拥有优势明显的八大旅游资源,即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湖泊、大湿地、大熔岩、大油田、大农场,既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现实基础,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2.1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是以森林旅游为特色、兼备多种旅游资源的旅游大省,省内森林广袤、山水纷呈。全省森林覆盖率45.7%,有林地面积208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7.6亿立方米,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国家重要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按照“十三五”规划,将重点打造森林体验、森林养生基地,做强做大几个森林公园品牌和森林旅游示范区,在黑龙江省西部约30个县市结合人工造林建设一批城郊型森林公园,“十三五”末森林公园总数将达75处,规划面积达60万公顷。
2.2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
作为中国冰雪旅游开展最早的省份,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并且具有深厚的冰雪文化。如,黑龙江省具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冰雪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公园——冰雪大世界,世界最大的雪雕艺术群——太阳岛雪博会,中国最大、最专业的滑雪场——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中国最具极致雪韵美景的地方——雪乡,中国面积最大的冰雪红松林——伊春,中国最大规模的冰瀑布——镜泊湖,中国唯一的圣诞老人村和中国极寒之地——北极村,中国姿态最优美的雾凇林——库尔滨雾凇。
2.3 黑龙江省湖泊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河流众多,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918条。其中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106条,5000平方米以上的26条,10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8条,集水面积几乎囊括全省;黑龙江省有湖泊6093个,其中天然湖泊6026个,水库87座。天然湖泊中,大型的有65个,总面积为35000平方千米,占湖泊面积的75%。主要的湖泊为兴凯湖、五大连池、连环湖、莲花湖、达里加湖、向阳湖、扎龙湖等。
2.4 黑龙江省湿地、界江旅游资源
湿地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冷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黑龙江省为沼泽湿地分布最广、类型最丰富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全部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乌裕尔河的干流和主要支流的谷地、湖盆谷地中。这些湿地面积大小差别很大,其中三江平原中的湿地范围达200万公顷,松嫩平原的湿地范围达123万公顷,但它们现在已被分割。目前,体系保存较完整的单个湿地,超过20万公顷的有迎春和扎龙两块湿地,其中,中国最大、世界闻名的扎龙湿地,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也是中国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0~20万公顷的有兴凯湖和镜泊湖两块湿地。在省会城市哈尔滨市,现有湿地面积12.5万公顷,包括太阳岛湿地、金河湾湿地、滨江湿地、呼兰河口湿地、伏尔加庄园、白鱼泡湿地等多处自然湿地景观。
2.5 黑龙江省旅游交通规划布局
根据《黑龙江省省道网规划(2015年-2030年)》,我省省道网将由普通省道和高速公路省道组成,总里程由原来的9208公里调整为14542公里。普通省道网由1条省会环线、4条省会放射线、19条南北纵线、18条东西横线和19条联络线共61条路线组成;省级高速公路网由1条环线、3条纵线和6条横线共10条路线组成。我省高速公路将连接省内全部市(地)和80%的县(市),其余县市可以在1小时内上高速,覆盖所有乡镇、垦区农场、森工林业局、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国家商品粮基地和AAA级以上旅游景区。
铁路方面,“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加快快速铁路网和沿边铁路建设,打造“一轴两环一边”铁路网主骨架。提升“绥满铁路轴”运输能力。建成哈牡、哈佳、牡佳快速铁路,形成“哈牡鸡七双佳哈”快速铁路东环线,力争建成“哈大齐北绥哈”铁路西环线,实现快速铁路覆盖全省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结论
黑龙江省丰富且极具潜力的旅游产业集聚核(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湖泊、大湿地、大熔岩、大油田、大农场、省级旅游名镇、国家特色小镇等等),均散布在黑龙江省省域重要城镇周边、AAA以上景区及交通干线上。
通过黑龙江省省域空间健身步道体系规划(结合黑龙江省域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规划体系),建立“点-线-面”的旅游产业环联通,打造出我国独具寒地特色的黑龙江省域空间特色健身步道体系(冰雪主题特色健身步道、森林主题特色健身步道、界江主题特色健身步道、湿地主题特色健身步道、红色主题特色健身步道等等)及省级、地市级特色小镇节点,是推动东北老重工业基地转型及创新服务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新常态下实现黑龙江省旅游快速转身,华丽再现的必要行动。
BES文旅商学院
作为目的地美好生活创新服务商,大地风景一直关注着疫情的发展,为了让旅游企业能够利用好这一段歇业期,旗下文旅商学院针对疫后文旅发展及应对特别推出了免费系列培训课程,“权威行业大咖+实战精英+一线操盘手”联合授课,内容涵盖旅游业疫后修复和产业振兴、文旅融合、十四五规划、旅游投资及运营、乡村振兴、疫后景区创A扶持政策、5G景区、康养旅游、舆情管理、网红营销等行业热点,旨在帮助文旅企业和文旅从业者、管理者、投资开发商等获得具有实用价值的行业指导,为文旅发展突破困境提供智力保障,为文旅行业保驾护航。
编辑整理 | 管家婆论坛
声明 :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