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2019 年 4 月 18 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大地风景支持的“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活动”在清华大学召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受邀出席并做题为《传统村落的绅士化与乡村社会景观变迁》演讲。
本文摘自吴必虎教授的演讲:
大家知道遗产界有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形成的印象,旅游就是搞破坏遗产的。但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另外一个观点,旅游救了很多遗产。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讲讲我的观点,我今天不会讲很多旅游,而是主要讲旅游怎么救遗产的。因为大家知道很多传统村落被拆掉,有的是农民自己拆的,有的是镇长拆的,有的是县长拆的,有的是城市规划师拆的,反正拆的人挺多的,为什么会拆呢?城市化的大潮。但是在拆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村子不拆更赚钱。
大家知道农村都挺缺钱的,中国的金融制度,大量的金融资源是在城市内部的,金融的效率在农村是比较低的,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把钱花在农村。总的来说,资本的特征是不太愿意到农村去的。这个时候我们告诉村长或者告诉农民说你房子不要拆,城市人来看一看。因为城市内部的人有两种人,一种是真的喜欢农村,一种是喜欢装逼,喜欢农村,不管什么情况,他的结果就是不让农村拆了,所以通过这个过程简单的一推理,很多传统村落是因为旅游的原因保存下来了。
我今天在清华讲,要装的有学问一点,所以把题目故意弄的挺有学问的样子,实际上没那么复杂,就是说农村的人50%、60%、70%的人进城以后,村子里还有人吗?或者村里有人还是以前的农民吗?因为城镇化以后,很多住在城里的人想到乡下去住几天,或者是退休以后在乡下住更多的时间,所以村子里来了一批新的居民,老的农民和打工重回农村的新农民,再加上一批在城里面居住久了以后,想到城市外面的居民。大家知道城里人都有病,或轻或重,到农村要定期去看病或者是疗伤,或者是让自己放松一点,尤其是正在读博士,写博士论文,被吕老师压得很紧张的那些博士生,到农村去呆两天回来以后写论文写得更好一些。这样的一批人进村子以后村子结构就会发生变化。
乡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乡村社会结构变化,这种变化就形成原来中国传统的一种乡绅统治或者治理乡村的形式。到今天,三种人:老农民、新农民加上新的城市居民到乡村去度假,形成这样新的一种旅游发展的情况,在这个过程当中,城里的居民带钱进去,乡村的好多农业遗产反而得到保护,所以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基本内容。
过去农业部给我印象就是管种稻,但是种稻的农民或者农民住的村子他不管,现在名字改成农业农村部,我就放心多了,原先管种稻子,种稻子好像是给城里人吃的,所以农民本身被忽视,这是农村反哺支持城市发展。现在好了,农业农村部。因为我爸是农民,我在考上大学以前也是农村户口,对农业农村部的身份改变,包括国家对农业农村部的授权范围也改变,这种情况非常看好,确实是个很好的现象。中国的城市化挺有意思的,像我爸、我哥特别想摆脱农村户口,包括我自己小时候不愿意,也不叫不愿意吧,种地种不过别人,就只能读书,所以拼命要考大学。
那个时候想城市化永远不给我们城市户口,可是现在农民不太愿意弄城市化,政府就拼命推,你赶紧进城,所以拆村并镇特别快。政府推动农民,当然也很多人愿意进城打工,但是进城打工以后,不能就近入学。昨天习主席到重庆说,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这些问题实际上是都预示着农村社会一个危机,这个危机,具体我就不讲了,社会农村空心化,但是最近一个话题特别需要大家认真仔细想一下,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大家从上到下,从七个常委到31个大陆的行政区的首长,到各个地方村长为止,包括我们很多省一级的官员和大学里老师都要有配驻村的工作。但是我后来发现,当中国的农村只剩了不到30%的人在村子里住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花那么多精力去振兴乡村吗?因为乡村已经不在了,振兴谁呢?它的对象不存在了,所以实际上我们可能要新的一个考虑,就是那些过去80%的人,90%人住在乡村,现在只有30%人住的时候,这个情况可能再过五年或者十年就是这样子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要振兴乡村了,而是好好的利用乡村这样的一个自然的资源或者自然的空间。进城以后的人更需要精神食粮,所以乡村有两个功能,一个是闵庆文教授关心的生产,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稻,还有鱼什么的。第二个乡村生产什么?生产精神空间、人们的休闲空间,人们田园生活的需求,或者是另外一种高雅的说法叫乡愁。我想乡村振兴对象不存在,是乡村的生活作为一种新的产品叫服务产品或者竞争消费产品,乡村原来由生产单一的农产品变成了生产农产品和农村的田园生活方式,所以这是乡村未来的两个变化。
这个生活方式当中文物就很重要的,文化景观很重要的,农业田园生活方式很重要。所以拆村并镇以后,大量的农村空置的宅基地有两个处理办法,第一个我们经常强调的叫做复垦。但是我认为很多地方不要复垦,假如粮食是够吃,那些地方就种草、树。中国的粮食四高,高产量、高仓储、高进口还有高价格,这种情况下,有一些村子可以不要复垦,让它变成生态的空间。第二个就是把空下的村子卖给城里人去住,也就是我们说的大城市周边的第二住宅。过去我们政府有一个规定,不太允许建独栋别墅,但是农村的宅基地就是独栋别墅,这个时候不用去管他就卖给城里人,所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做了一个很好的推进,就是农村建设用地可以进入市场,当然没有说细则说市场是谁,是成立一个法人公司可以买呢?还是我自然人也可以买?还没有出来这个政策。总的来说,一旦出来以后,我们会有中国传统村落的绅士化现象,绅士化在国际语境里面它不一定是一个褒义词,也不是个贬义词,最初是在欧美国家提出来的,城市中心区原来是富人住的,后来就变成移民、黑人住,富人、中产阶级全部到乡下去买别墅,住在城市附近的乡村地区。
这个时候城市的中心区变成拥挤、犯罪率高、晚上不敢进去,但是后来城市中心区又变成新的富人或者说中产阶级进去重新改造,特别是清华建筑学院的设计师重新给他做一些设计,类似于中国上海的新天地,全国好多城市中心都发生这种变化,就变成一个很牛逼很高大上的一种社区,富人又回来了,穷人觉得又住不下去了,又离开。所以绅士化有很多争论,但是我这里说的中国乡村的绅士化就是城市中产阶级进村子里去住,比如说北京、怀柔北沟村,还有国家文物局去开过好几次现场会的瓦厂,那些地方就是绅士化了,很多外国人住在里面,很多大学教授住在里面,特别是周末,怀柔、密云、延庆、顺义等北京郊区都有这种情况。
那么这个时候村子就会发生一种新的绅士化,这个绅士化不同于西方语境的绅士化,在我们这个体系里面,我们认为绅士化是一个褒义词,是个好的词汇,对应古代的这种乡村社会结构就是士绅,王安石、苏东坡退休以后一定回自己老家去居住的,带来传统的一种也就是社会关系也好、社会资本也好,教化也好,像朱熹都是在农村开书院的,没有说非要在北大清华开书院,所以未来很有可能是在清华找不到吕舟教授,而是在乡村生活、在村子里面上课。所以我想这是未来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相信这是未来的一个生活方式,村子里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因为这是一个故乡重构,这是真正多样化的乡村生活方式。应该说一个新的乡村的形成,在中国它有传统,但是可惜这个传统大家如果看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就会发现中国的乡村传统被中断一段时间,大家知道革命总有代价的,谁让你们这些富人把地弄得太多,把农民压得喘不过气来,农民就造反了。革命的传统实际上不是中国,最想革命的是法国人,法国人动不动就造反,动不动就罢工。所以法国社会还是有问题的,包括文物被烧掉也有这个问题,没有我们国家管得好。到我们乡村治理结构,应该说旧乡村被革命中断一段之后,但是新的乡村现在是一个很好的一个机遇。大家知道习主席,最近非常强调传统文化的复兴,从一个高度来讲,从意识形态来讲,过去相当长时间我们作为革命党,非常强调这种阶级斗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变成执政党以后,特别是中国进入像今天这种情况,国力强大了,执政能力强大了,“一带一路”国际大的布局、战略就提出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就有必要回过去看看过去中国传统治国的方略。实际上中国现在一种理论上分析,学理上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加中国传统智慧,两种办法来治理国家,或者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因此新乡绅的形成不仅仅是一个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化,更多的是从国家治理的大的一种结构上的变化,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变化。因为虽然70%的人会进城,但是很显然,孔子的时候就说了,礼失求诸野,就是说在北京,在上海找不到中国文化了,到农村能找得到,因为农村一定是基因库,不仅是我们闵教授那个植物的种质,这个庄稼的种质,实际上人的思想的种质也在村子里面。所以实际上乡村的保护,不仅仅是我们看得见的这些房子,我认为建筑后面会延长的,为什么建筑房子这么建?它后面的有风水、有一些自家的传统。
总的来说,新乡绅会把中国一个社会机构、新的景观出来了,所以乡村景观,我们认为除了鱼稻共生系统,除了村落肌理,这些物质的或者是农业生产的,或者是这些东西以外,我认为各种人口结构变化,本地村民、当地人返乡和外地人择居,这种择居我们称为乡居,就乡村的居住生活方式。因为从“十九大”提出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种美好生活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就在城里工作地买的房子,第二个就是在旅游地、度假地的一种异地的生活方式,所以两个生活方式加在一起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城市化的速度太快,城市的节奏太快,在城市里面真的非常容易得病,每个人都有各种精神紧张的病,当然雾霾就加重了这种病。所以我想新乡绅的形成,新中产阶级人群不断高涨的乡居需求,空心化的乡村社会更新动力就来自于从城里面定期回乡村居住的人这样的一个动力,所以乡村的社会结构会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从大城市、特大城市周边的乡村开始,逐步向外围延伸。从东部地区开始向中部地区延伸,当然中国因为是人口比较大,哪怕西部地区也有很多大城市,所以大城市、特大城市周边,乡村的结构首先会发生这种变化。
所以我们要进行政策研究,第一,涉及到很多很多问题,比如说大部分人进城以后,城市的周边,或者说通过我们人口地理学的研究、城市化的研究,未来中国的城市人口,最近很多城市,除了上海、北京少数特大城市户口不放开,最近发改委说,所有的城市户口全部放开,这就意味着全国人的人口会向沿海地区迁移,80%人会迁移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这几个沿海的省份。自然资源部说每个省级单位都要保留80%的可耕地作为永久性基本农田,这个法律是错的。为什么?要按照总人口,全部人口往东部移,因此东部地区可以少保留一点农田作为基本农田,应该提供建设用地,否则那个地方房价太高,太高以后清华毕业的都买不起房,大家都没有创新,没有房子的人是无法创新的,因为天天盯着房贷。而且说老实话,你没有房子,老婆都找不到,找到以后老婆会跑掉。所以这就是人性,哪个丈母娘会把女儿嫁给一个,哪怕清华毕业、北大毕业,你没有房子,对不起,不嫁。而且现在《婚姻法》说男女分开来买房子,这个不对的,应该是男人负责买房子。为什么?因为女生一生当中有好几年要在家里生孩子,你男人不能生孩子的,就应该负责买房子,这很简单。
因此东部人口特别集中的地区,应该有大量的建设用地供给,我相信住建部的研究政策,提供给自然资源部,不能整这样的土地管理办法。我想另外宅基地腾出来以后,就卖给城里人,如果粮食够吃,国库里粮食五年都吃不完的,霉了或者怎么样的,这个地就让它长树,而不是全部复垦。所以我们很多短缺经济形成的一些观念,一些制度,要进行认真的学理上的研究。很多农村的空房子,就要把它变成乡村的这种社交场合、乡村的生活方式,到乡村结婚、拍婚纱、过生日,而不要在城里面做。习主席就说了,开会老在城里开干嘛?到乌镇去开,所以世界互联网大会到乌镇开了,所以其他大会可以全部到村子里开。
我的时间还有一分钟了,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新的绅士化的乡土中国,理想中是什么样子?实际上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让农民有资本进城,他的宅基地可以卖给城里人。第二个,让市民有土地下乡,有宅基地,因为如果房子不是你自己的,没有人会花大价钱把它好好建设出来,像西递、宏村、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全是土地能够超过70年的情况下,我们是99年租赁、150年租赁,地还是共产党的,还是国有的,但是租赁期延长。超过99年大家就会好好投资,所以英国人离开香港的时候,因为有99年租期,所以把钱全部花在建城市上面,而不是挪走或者是拿到国外去。所以我想乡村是整个70%的人住进城市以后未来的疗伤之地、心灵之地,一个幸福生活所依托的地方。所以这个时候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市场以后,哪个市?是自然人的市还是法人的市?这是一个question,我的问题就在这里,谢谢大家。
编辑整理 | 管家婆论坛
声明 :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