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句话的阐述,看似平淡,却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巨大机遇。未来,在“培养职业农民队伍”的政策感召下,必将催生出一批批乡村旅游带头人。这些带头人堪称乡村旅游的带头大哥(大姐),那么,乡村旅游带头人到底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才能让自己适应乡村旅游爆发式发展的浪潮。
一、文化原真性
乡村旅游带头人不要失去自己的原真性,不要对村里的文化没有自信。过去传统城镇化的二元发展格局中,村里人往往在各方面都比城里人落后。但是,今天城里人之所以愿意到村里来旅游,证明村里人的“落后”反而具有先进性。因为“落后”,保存了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原真性;因为“落后”,保留了人性中最淳朴的美好品质;因为“落后”,传承了被工业社会边缘化的珍贵手工艺……所以,在乡村旅游时代,村里人的自信心应该是最强的,底气应该是最足的。
二、政策承接性
以支农资金的使用为例,《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大力清理、整合、规范涉农转移支付资金,对“小、散、乱”及效果不明显的涉农专项资金要坚决整治。细细解读这条信息,给乡村旅游的资金使用带来了较大的机会,乡村旅游带头人以后使用涉及到乡村旅游的转移支付资金时就有了后盾,可以按照中央精神,对资金进行捆绑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乡村旅游带头人需要具备培养村民知识成长的能力。村民在乡村旅游中的分工各有侧重,因此,培训内容要保证能够随学随用,根据每个村民的需求和禀赋来设定具体培训内容,标准化培训与个性化培训相结合,集体教学与一对一教学相结合。这就要求乡村旅游带头人同时具备学习知识和传授知识的能力,既要能够向外部的专家讨教经验和理论,也要能够把经验和理论针对性地传授给村民,让村民活学活用,达到学习与生产的高效对接。
乡村旅游带头人要有跟随市场的敏锐性。当前乡村旅游处于爆发式增长期,尤其是随着交通便利性的大幅度提升,随着城市群建设的突飞猛进,随着汽车+移动互联网的双移动生活模式的普及,城市打工族利用周末体验乡村生活的需求被大规模释放出来,乡村旅游市场呈现出爆发增长和快速迭代趋势。然而,市场需求的增长和迭代造成了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强烈矛盾。这种矛盾正是当下乡村旅游面临的主要矛盾--需求端的快速升级与供给端的滞后成长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一方面需要上级政府加强智力资源的输入,一方面需要调动村民自身与市场共同成长的积极性,这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乡村旅游带头人。这个带头人是上级政府扶贫政策与村民积极性之间的桥梁,也是乡村旅游需求端与供给端之间的桥梁。
所以扶贫再也不能是专家们想当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从人性角度出发,充分理解村民内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建立起一套积极扶贫落地策略。这套积极扶贫落地策略应该有三个特征:一是精准性,根据贫困户的特征来制定具体扶贫计划;二是引导性,要让扶贫户看到比“扶贫红利”更大的“智力红利”,扶贫只是开始,而不是全部,扶贫只是外在助推力,而不是发动机,真正的发动机是贫困户参与市场博弈的智慧与知识;三是代际性,扶贫不是一项几年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一个关系到村民数代人的工作。扶贫不仅仅扶眼前的贫困户,还要考虑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承,让贫二代、贫三代永远成为过去时。要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承,就需要建立起长效持久的扶贫机制,让贫二代、贫三代享受到更加公平的社会公共服务,让他们融入到共同富裕的浪潮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二代、小康三代。
这份实施方案之所以要对农村金融做如此详细的阐述,就是因为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盲、小、散、乱的问题,盲的问题是没有金融体系覆盖,小、散、乱的问题是有金融体系覆盖,但效率太低。一句话,农村现在亟需的是有效的金融体系。基于我们的行政体系特点,乡村旅游发展的金融支持往往来自上级政府设计的整体金融模式,但是,这种整体金融模式在进入到不同村子时,需要针对村子本身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项目布局进行再设计,这个再设计的过程正是增强金融有效性的过程,也是降低金融风险的过程。作为乡村旅游带头人,务必要在金融设计方面有两下子,这样才能保证乡村旅游发展获得高效率、低风险的金融支持。
七、规划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