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日前出台的《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表明交通部门对公路建设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这意味着旅游部门和交通部门达成了高度的共识,未来两个部门有望开展更多的合作,进而围绕旅游公路的建设和运营,重构新的旅游供给体系。
交通运输部日前出台的《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着力拓展公路旅游功能”,要求实现公路与旅游的融合,使公路本身成为一道风景线。此文件出台后,在旅游业界引起了很大反响。笔者认为,就文件来说,重要的不仅仅是交通部门对公路旅游功能的拓展或者旅游公路的建设,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旅游发展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正在成为旅游业内外的共识,即行走并非只是实现旅游的手段,行走本身也可以成为旅游的目的。
多年来,“吃住行游购娱”已经成了社会公众理解旅游业最直观的表述。应该说,这6个环节现在以及未来都还将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主体内容。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对这6个环节应该有新的认识。过去,吃住行游购娱6个环节相对独立,而在这6个环节中,普遍的认识是“游”处于核心的位置,即“游”是旅游主要的目的,或者说是激发游客动机的主要原因。此外,在旅游发展的早期,“游”主要指自然或者人文旅游景区点的游览,现在“游”的内容则拓展到更丰富的领域,比如在海滨、山间的休闲放松,在美丽乡村的身心体验等等。围绕着“游”这一主要目的,其他5个环节分别成为“游”的支撑和延伸内容。按照这样的模式,“吃”主要是为了补充能量,以便给“游”提供体力支撑;“住”主要是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场所,以便更好地为“游”服务;“购”和“娱”则主要是“游”的附带和补充;而“行”则只是游客为了跨越空间距离所必须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也正因为如此,传统旅游有一个流行说法叫“旅速游缓”,就是希望交通能更快捷一些,以便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到达游览的地方。而按照传统思维,“快”几乎成为“行”这一旅游要素的唯一追求。
近年来,随着游客需求的变化,旅游业发展的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对旅游业的认识也悄然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旅游吸引物不再局限于旅游景区点,而是拓展到更宽的领域;同时激发游客出游的原因也不仅仅是“游”,而是包括了“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环节。比如,“美食”自身就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甚至首要的吸引物,去四川来一趟美食之旅,对“好吃”的游客本身就有巨大的吸引力;“居住”也成为游客重点考虑的内容,对一些游客来说,去红树林酒店住几天也可以成为前往三亚旅游度假的主要动力;而“购”对中国游客更是重要,许多内地游客多次前往香港旅游,并非是去迪士尼、海洋公园,而是为了大包小包地买回来各种物品。
应该说,旅游部门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较早注意到公路本身的旅游吸引价值,因此在各地的旅游规划中,也在努力推动风景廊道等景观公路的建设。但由于公路建设的主要职能在交通部门,如果交通部门对此反应平淡,旅游部门的很多构想就难以落地。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表明交通部门对公路建设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这就意味着旅游部门和交通部门达成了高度的共识,未来两个部门有望开展更多的合作,进而围绕旅游公路的建设和运营,重构新的旅游供给体系。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旅游部门和交通部门携起手来,“旅游+公路”就会成为现实,行走也自然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曾博伟)